2023年8月20-25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本届竞赛共有63所高校(其中985学校26所)派出的64支代表队参赛,另有5所高校派队现场观摩。我校通过长达一年的从物理创新实践课程、校级选拔赛到江苏省赛的层层筛选,遴选出了来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洪嘉骆、丁铭辉、陈其裕、钱小陆、沈采奕、章文涛、汪柏羽等7名本科生,组成了南京师范大学2023CUPT代表队。队员们在比赛中经历了三天五轮共15场的激烈辩论,...
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第十二届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中学理科组于扬州大学如期举办。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组别比赛中,36名选手经过了书法、口语表达和模拟授课的激烈角逐,教育技术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摘金夺银,宋向芳同学荣获一等奖,厉怡琳同学喜获二等奖。这一优异的成绩为我专业锦上添花,更展现了我校教育技术学的卓越实力。从2020年第九届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开始,四年来在学科专业老师们的培养指导下,本科生在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的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中表现突出。...
近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有31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数占我校在建学科总数的75.6%,上榜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37位。我校进入全国前3%(中国顶尖学科)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3%-7%(中国一流学科)学科2个(地理学、教育学),7%-12%(中国一流学科)学科4个(法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12%-20%(中国优势学科)学科5个(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
近日,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课题组在新型钾离子正极材料设计与合成上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KI-Assisted Formation of Spindle-like Prussian White Nanoparticles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y Cathodes”为题发表在能源化学领域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普鲁士白因其较高的工作电压以及低廉的制备成本而被认为是钾离子电池优异的正极材料。同时,普鲁士白结构中较高的钾含量使其在首次放电过程中能发挥出更高的容量也是其重要的优势。...
2月27日,全省统战部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杨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缪建东参加会议。会议通报表彰了2018年度全国全省统战工作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及其他奖项。由江苏省委统战部与南京师范大学组成联合课题组,我校新传院张伟伟副教授执笔撰写的课题成果《江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年1月1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大足发展研究院和南京师大智库联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大足院士讲坛”第一期正式在大足开讲。讲坛由大足区委书记章勇武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超导电子学家吴培亨主讲,我校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和大足各部门市管领导参加了讲坛。吴培亨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是创新,怎样提升创新能力和如何做好创新几个方面做了分享和交流。 吴培亨首先强调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提出,创新不仅...
5月31日下午,2019年“南师文化大讲堂”的第九讲“团队精神、领导素质与执行力”在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开讲。本期大讲堂由我校张明明研究员担任主讲人,公司近40位营销骨干听取了讲座。张老师详细阐述了讲座的时代背景,团队精神、领导素质、执行力等的定义、内涵和特性,并就团队精神与执行力举出创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座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团队精神,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4月26日上午,2019年“南师文化大讲堂”的第八讲在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如期举办。本期大讲堂以“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由我校王刚教授担任主讲人,公司30多位营销骨干听取了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王刚教授详尽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
作者:何 平单位:文学院成果形式:期刊论文成果简介:论文2018年第5期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19第3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文转载,以该论文作为重要前期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和文学史已成共识的"新时期文学"不同,"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生长性的文学史概念,其逻辑起点是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者:姜 涛单位:法学院成果形式:期刊论文成果简介:《社会风险的刑法调控及其模式改造》一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刑法体系的合宪性控制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刑法由回应到预防功能性转变的根源是风险刑法,这既使罪刑构造呈现“四化”发展态势,又使法教义学出现“五新”发展特色,论文的创新观点体现为,主张风险刑法的理论定位和方法选择的方向是,重视“法益保护+...